跳到主要內容區

專任-吳豐維 副教授

 專任副教授    
研究室 典405-2
聯絡電話  #21113
在校/上課時間表 文大課程查詢系統
EMAIL wfw@faculty.pccu.edu.tw

 

學經歷

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
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
政治大學政治系學士
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
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

研究領域

倫理學與道德哲學、政治哲學、西洋哲學史

開設課程

批判理論、應用倫理學、政治哲學、康德批判哲學導論、AI與哲學(AI and Philosophy)、長期主義專題(Longtermism)、厭世的哲學、虛擬真實的哲學、廢話的哲學

線上講堂

研究計劃

  • 自由的德性:寬容、尊重與肯認,計畫編號:108-2410-H-034-021-,執行期限:2019/08/01~2020/07/31
  • Parfit與Korsgaard論規範性,計畫編號:107-2410-H-034-048-,執行期限:2018/08/01~2019/07/31
  • 政治受苦的倫理及其結構:一個列維納斯觀點的研究,計畫編號:104-2410-H-034-058-,執行期限:2015/08/01~2016/07/31
  • 常民道德及其哲學意涵:一個實驗哲學的本土初探,計畫編號:103-2410-H-034-044-,執行期限:2014/08/01~2015/07/31
  • 道德建構論與道德事實:康德、羅爾斯、哈伯瑪斯,98-2410-H-034-044-MY2,執行期限:2009/08/01~2011/07/31

期刊論文

  • 「The Significance of Taste – Does Kant Celebrate Humanity Itself?」,“ Kant und die Philosophie in weltbürgerlicher Absicht”(Germany:De Gruyter),p.325-332。
  • 「邁向解構的正義:從列維納斯到德希達」,《理論的饗宴》(新北市:碩亞數碼科技有限公司),頁309-332。
  • 「帕菲特《論重要之事》」,華岡哲學學報第四期(台北:中國文化大學, 2012) , 頁109-112。
  • 「何謂主體性?一個實踐哲學的考察」,《思想》雜誌第四期(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07),頁63-78。

研討會論文

  • 「 Habermas論法律與道德的互補」, 台灣法理學會年會, 國立台灣大學,2017.4.22   
  • 「Frankfurt and the Normativity of Equality」, 3rd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n East Asia, Seoul, Korea,2016.8.19-20
  • 「盧梭與自由的弔詭:一個程序主義的辯護」,紀念盧梭誕生三百周年學術研討會,中央研究院,2013.06.10
  • 「Experimental philosophy and folk morality」,「2013邏輯、方法論與科學哲學」研討會,國立台灣大學,2013.06.07
  • 「美學與道德情感─ 以康德的第三批判為線索」,中西美學圓桌論壇,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,2013.04.27
  • 「勞思光的危機哲學與人文重建」,「勞思光思想與當代哲學文化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華梵大學,2012.05.19
  • 「演化論能說明自由意志嗎?」,第三屆道與德研討會,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,2012.05.11
  • 「規範與建構」,第二屆道與德研討會,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,2011.05.21
  • 「邁向解構的正義—從列維納斯到德希達」,理論的饗宴:當代社會文化法政理論研討會,中研院歐美所,2010.11.12
  • 「他者的存有論:列維納斯的面對面倫理學」,當代歐陸哲學的價值與存有論國際學術會議,台北,台大哲學系,2010.10.23
  • 「Aesthetics and moral sentiments: Kant’s third Critique as a clue」,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esthetics,2010.08.12,北京
  • 「The significance of taste: does Kant celebrate humanity itself?」,The 11th International Kant Congress,Pisa, Italy,2010.05.23
  • 「The ethics and politics of Levinas」,梅洛龐帝讀書會,政治大學,2010年5月14日
  • 「Moral Intentionality and Third-person Experience」,台灣哲學學會2009年會,2009年10月25日
  • 「如何為政治與道德劃界?重啟Habermas與Rawls的論辯」,哈伯馬斯研討會,中研院歐美所主辦(2009年10月16、17日)
  • 「道德建構論與道德事實」,台灣哲學學會批判與反思讀書會,2009年8月21日
  • 「Wittgenstein and the Unwritten Part of the Tractatus」,The 32nd International Wittgenstein Symposium,2009年8月13日
  • 「早期維根斯坦的倫理觀」,「道」與「德」與當代哲學的展望,文化大學哲學系主辦,(2009年5月23、24日)
  • 「康德論人:一個《判斷力批判》的解讀」,2009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,國科會人文中心主辦,台灣大學(2009年5月21、22日)
  • 「啟蒙與文化—從哈伯瑪斯看批判理論的發展與侷限」,第十二屆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(華梵大學哲學系主辦),台灣師範大學(2009年3月29日)
  •  “Making up as we go along—Wittgenstein and ethics,” The International Wittgenstein Conference in Taiwan,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(November 8, 2008)
  • 「法、道德、客觀性:Dworkin能支撐全面性主張嗎?」台灣哲學學會年度大會,政治大學(2008年10月26日)
  •   “How do we intend values? Re-reading Husserl’s Prolegomena,” Symposia Phaenomenologica Asiatica,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(August 25-26, 2008)
  • 「何謂主體性?一個實踐哲學的考察」,《思想》雜誌第四期(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07),頁63-78。(有審查制度)
  •  “Between ethics and politics—Reading Levinas through Kant,” Taiw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, Tunghai University (October 21, 2007).
  • 「公共理性與憲政民主:一個從康德以降的思想史考察」,台灣政治學學會年度會議,政治大學 (2005年12月11日)
  •  “How is subjective universality possible? An inquiry into the aporia of Kant’s aesthetic judgment,” The15th annual Philosophy, Interpretation, and Culture conference, Binghamton University (April 22, 2005)
  •  “Political discourse of collective guilt: a case study of Taiwan (1945- ),” the 14th Graduate Student Conference on East Asia, Columbia University (February 4-5, 2005)
  • 「台灣與後民族國家情境-告別民族國家典範?」The 10th annual North American Taiwanese Studies Conference, University of Hawaii, Manoa (June 17-20, 2004)
  • “Habermas and the future of democracy: deliberative democracy reconsidered,” the 14th annual Philosophy, Interpretation, and Culture conference, Binghamton University (April 28, 2004)

專書

瀏覽數: